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九章 正学探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案子,是无论如何不能翻案的,你懂吗?”

    沈若寥惊讶地抬起头来:“我不懂;为什么?”

    方孝孺道:“首先,蓝玉已经被灭门九族;纵然蜀王妃还在,这对孪生兄妹既是私生,他们的真实身份已经不可能有人能确认。何况蓝玉案不同于其它的案子,它很像是又一次胡惟庸案。太祖高皇帝亲作《逆臣录》颁于天下,里面记述的供状上的谋反细节极为详细,除非事先确有阴谋,否则清白无辜的人仓促锻炼成狱,无论如何编不出如此完整精密的故事来。如今却说蓝玉是冤案,那岂不是等于说太祖高皇帝是在蒙骗世人,甚至是高皇一手策划了这场冤狱来害死蓝玉?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经没人知道了,而且知道他没有意义。如果蓝玉真是冤枉的,难道罪行反而是高皇的不成?”

    沈若寥有些黯然下来。方孝孺说得对,这个案子不是一个单纯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同时,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梁如水不是说,蓝玉的谋反纯粹是燕王造谣吗?既然《逆臣录》上的谋反细节完整而详细,不像是事后编造的,如果蓝玉真是冤枉的,那也就是说,有人蓄意谋害蓝大将军,为此精心打造了一个足够以假乱真的谋反故事,并瞅准时机把它说进了高皇帝的耳朵里。

    这个人真的是用心良苦,老谋深算,心狠手辣和精明冷静都是一样的非同凡响。

    燕王……

    如果是燕王,那倒也好解释了。那燕王很早很早之前就开始他的谋反准备了,害死蓝玉,也就清除了自己起兵夺位道路之上的最大障碍。还有梁如水所说的,燕王造谣蓝玉逼元主妃侍寝,从而引发了高皇帝的嫌恶;这样一个残忍阴毒,令人不寒而栗的燕王。所以,今天的他才会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战场上与自己的侄儿抗衡,才能有如此本事,以八百死士起兵,迅速发展到今日的三十五万所向披靡的强大燕军。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那光辉神圣的另一面:北平的欣欣向荣,军民的感恩戴德,燕王治军的手段,领兵的才能;特别是他的文采卓然,礼贤下士,雄才大略,胸襟浩荡,气度非凡;不然,沈若寥又如何能有为他效死的愿望。

    是不是这样的,如果燕王没有篡位的野心,他也许反而树立不起这般光辉的形象,做到最好也就像蜀王,算个仁政爱民的儒王爷而已。

    他怎么一直就没想明白这背后的逻辑——这样的一个燕王,怎么可能甘于安治一隅,屈居人下?怎么可能不对皇位虎视眈眈,雄窥天下?怎么可能不是从孩童时代起就有了飞龙在天的信念和野心!

    在这野心之下,无论礼制还是亲情都无足轻重,亲侄儿只是他的眼中钉。甚至道德良心都可以亲手摧毁,所以燕王看蓝大将军的卫霍之才就好似蓝玉自己面对当年的喜峰关,管你是不是我大明江山的雄关长城,挡我马蹄者,死。

    他敬慕的燕王,愿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燕王——真的会是你吗?

    这个问题让他想得浑身冰凉,心慌气沮。

    方孝孺又说道:“胡惟庸坐死两万多人,蓝玉也坐死两万多人。就连胡惟庸谋反证据确凿,毫无冤枉可言,两万多人里有多少都是白白受牵连冤死的,数也数不清。如果蓝玉一案根本就是冤案,你应该可以想象,这么一平反,会在朝廷激起多么巨大的动荡。国家根基承受得起吗?何况根本不可能做到公平。所以,这件事你不要再做任何尝试了,蓝玉必须谋反,绝对不能是一桩冤案。”

    沈若寥没有吭声。

    方孝孺看出他的黯然,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别丧气。你有给蓝玉平反的念头,也是好心。未必这件事不能有个解决的办法。我已经私下里和圣上提议了。那么多人已经死了,就算平反了,人死不能复生。还不如找找他们幸存的家人后代,朝廷温旨宽待,赐予房屋田产,子女可择其才者授予官职。只要生者平安幸福,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所以,皇上现在应该正在和齐、黄两位大人以及魏国公商议,已经找到的凉国公私生的那双孪生兄妹如何安置。”

    “也好,”沈若寥叹道,“总之,让他们别再在青楼戏班里讨生活就好了。我也还能算是做了件好事。”

    方孝孺意味深长地点头微笑道:“以后再想向皇上提什么建议,先冷静思考一下,把各种因素想清楚,别不走脑子率性而为。年轻人单纯又容易冲动,很多事情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皇上毕竟是皇上,皇权有皇权必须要维护的威仪,一百军棍和一天一夜罚跪的苦头,别好了伤疤忘了疼,不长教训,将来会有麻烦的。”

    “先生是劝我明哲保身吗?这可不太像是您的原则啊,”沈若寥笑道。

    方孝孺温和地说道:“没有任何一件事只有一种方法的,做事之前动动脑子,找一个最有效同时也最安全的方法不是更好吗?我不是劝你缩头缩脚,要知道我最喜欢你的可就是直率了。我还不是爱护你吗?”

    “好啦,方先生;我懂啦。我以后会长脑子的,屁股就一个,打没了我怎么坐啊。”

    方孝孺笑起来。他环顾四周,不经意问道:

    “怎么,夫人出门去了?”

    沈若寥犹豫了一下,有些难堪。他应付道:

    “嗯,去一个朋友家串门。”

    “串门?”方孝孺有些奇怪:“你好不容易在家休息两天,她不好好陪你,跑出去串门?”

    “……陪我有什么意思啊……”

    他低头躲开方孝孺询问的眼神,问道:

    “对了,方先生,那个揭榜的人谜底揭开没有?”

    方孝孺微微一愣:“两天前就揭开了,怎么你不知道?”

    “谁跟我说?我在家趴了足足两天,也没人来看我。”

    方孝孺笑道:“我是太忙啊。那个老秀才,终于上了一封奏疏,请求皇上派他使燕。一看奏疏才知道,原来就是那个高皇帝曾经旌表过的辽州孝子高巍,一年之前就曾经上书反对削藩,建言对藩王实行主父推恩政策。当时我还觉得此人只是个孱弱儒生,持如此软弱主张,必不堪重任。现在看来,倒是我有偏见了。天子召他入朝,真是出语豪迈,气壮山河呢。精神矍铄,很像当年刘三吾的风度。天子当场任命他为平燕大军参赞军务,即日启程赴德州,向大将军报到,然后去北平向燕王传达圣谕,令其束甲归降。路上快的话,现在说不定已在德州了。”

    沈若寥想象了一下,笑道:“刘三吾——高巍——倒是真想见识一下这位老先生。再想想当年的解缙、铁铉,我大明果然是人才济济啊,想找多大岁数的都有。”

    “嗯,还有你这样的,”方孝孺微笑道,“才刚弱冠之年,就已经是正二品的亲军都督了。”

    沈若寥道:“方先生,那是天子抬举我。我这辈子的终极理想是能做个南霁云我就谢天谢地了。”

    “南霁云?”方孝孺含笑望着他。“果然好志向!不过,你应该乐观点儿,把目光盯着郭子仪啊。”

    “不如,凉国公蓝玉吧?”沈若寥嬉皮笑脸。

    方孝孺连连摇头:“凉国公有卫霍之才,无卫青之操守。就算他是冤死,他也太过飞扬跋扈了。我希望你能学郭子仪,和中山王徐达,善始善终,一生没有污点。”

    “为将者能如郭子仪、徐中山,确实是古今鲜有了。”沈若寥道,“我就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当我的南霁云吧。我还是很乐观的,我坚信魏国公可以成为天子的周亚夫。”

    “魏国公确实很像中山王,可建周亚夫之功勋,而无细柳营之猜嫌。”方孝孺道,“不过,这样的话,以后你不要再说了。让曹国公听见了不好;让天子听见了也不好。想让天子同意魏国公领兵的话,恐怕还需要一段时日,要慢慢看机会。”

    “我懂。我求求你了,方先生,回去让天子召我明天就去上朝吧。和您几位大人一起讨论这些事多带劲啊,我一个人在家闷着我真都快憋死了。”

    方孝孺奇怪道:“你不是经常说想找机会请个长假,好好在家陪陪夫人吗?现在正好是机会,你反而呆不住了?”

    陪夫人——沈若寥无话可说。

    方孝孺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若寥,你和夫人之间出了什么问题吧?你要是还信任我的话,别瞒我。或许我还可以帮帮你。”

    沈若寥叹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方先生,您就别问了;您要是真想帮我的话,就请帮我求求皇上,让我立刻复职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