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 救助少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宇飞采访完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看来今天是不能回去了,只能在团下住一宿了。他想去团招待所住,但被李军制止了。其实李军是舍不得他走,让他在自己宿舍里陪他住,宇飞只好同意了李军的请求。

    熄灯号响后,李军查看了一下各班情况,看到战士们都已经上床休息了,心里才放下了一天的忙碌。

    他俩在一起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记得在高中时期,他俩就经常睡在一个被窝里,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里。那时学校的宿舍里取暖不好,即使烧炉子,也经受不住北方的严寒,后半夜学生们冻得瑟瑟发抖,睡不着觉。他俩为了取暖,晚上总是睡在一个被窝里,由此,两个人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晚上他俩回想起了高中时期的许多生活往事。

    记得那时的每一个学生家庭生活都很艰苦,这也是整个中国农村生活的现状吧!虽然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但对于北方农村来讲,只是实行了不彻底的分田到户,有的农村在分田到户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而不能完全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部分地区的乡村把生产队分成几个集体,或者干脆没有分;直到几年之后,没有分田到户的农民,看到了分田到户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而禁不住**,才纷纷脱离了集体而彻底分开。

    当时农村的孩子,高中都是到县城读书,离家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回家也是为了取伙食费。学生们每个月住校要交粮食(除非家住县城的孩子交钱),粮食也是玉米茬子和高粱米,也有交小米的,那时还没有大米。

    北方的冬天不同于南方,学生们的伙食很单调,副食都是以大白菜、萝卜、土豆为主,差不多都是大锅饭,炖菜里面几乎看不到油花。

    但农村走出来的学生们都很懂事,也许应了那句古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学习非常刻苦,早上很早就起床了,晚上要学习到深夜。

    宇飞给班里的同学留下过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得在晚自习的时候,学校经常停电,宇飞就把从家里拿来的蜡烛分给同学们;直至多年以后,在同学聚会时,大家都会谈论起那件最让人难忘的往事。

    宇飞的同桌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几乎连饭都吃不饱,每天饿得眼前冒金星,浑身发慌。宇飞看在眼里,下晚自习后就天天带他去小卖店买麻花、面包或杠头吃,填补一下肚子。其实,宇飞家里也不宽松,每个月爸爸给他十三元钱的生活费都是借来的高利贷。宇飞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家庭熏陶,学会了用极大的爱心来帮助他周围的同学和战友。即使到了部队,他还把每个月二十一元的津贴费邮寄给过他高中时期读大学的同学。

    历历往事,在他俩的眼前浮现,铮铮岁月令他俩不堪回首。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起床的时间,宇飞洗漱完后收拾了一下照相器材,没有吃饭就和李军道别。

    宇飞搭上了一辆农村的四轮子车往回赶,这辆车是到小城送货的。

    宇飞坐在车上看着雪后的美景,心情很是敞亮。和煦的阳光照耀着银白色的大地,远处的山峦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树上被四轮车振下的积雪落到了大家的身上,或脖子里,传来不和谐的咒骂声;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都是骑自行车的,也有走路的老年人。看到这美丽的雪景时,宇飞觉得不拍摄几张照片实在是太可惜了,就拿出了相机,不时地向远处按动了快门。

    正当宇飞沉浸在对冬景的喜悦中时,从远方传来了孩子喊“救命呀,快救命呀……”的声音,宇飞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在河流远处的冰面上有两个孩子在大声喊叫。宇飞心里想,这样冷的天气怎么可能有孩子掉进冰河里呢?他立刻做出了判断,肯定是孩子掉进了冰窟窿里,他赶紧下车向孩子的喊声跑去。

    当宇飞跑到跟前时,看到冰面上有三个直径有一米的圆形冰窟窿,是站在跟前的农民大叔用冰钳子和搞头凿出来的,他为了从冰窟窿里捕鱼。三个男孩跟着他一起来的,大的十岁左右,小只有的七、八岁。

    老农在捕鱼时没有注意身后的孩子,没想到三个孩子趴在冰窟窿边上观看里面有没有鱼,一个孩子不小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