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回 猫鬼传奇(22)——我忍(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房舍、院落,可以驻扎警备,跟现在派出所一个性质。东汉的荀悦曾对治理火情发表过精辟的见解“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防患于未然”便是出自于此。

    到了唐代,才有了专门负责火情的组织叫“武侯铺”,铺内有灭火工具、马匹。根据地处闹市还是郊区,配置一二十人到上百人不等的灭火队。

    宋朝是承续了唐朝的“武侯铺”,在望火楼下设立了“军巡铺”。

    但是,望火楼往往建在高处,不利于屯兵,所以作为潜火军仍驻扎在各厢的大营,而非“军巡铺”。

    “军巡铺”每铺一般只有十来个轮流倒班的“仰探火军人”和几个马军的骑兵和几匹“望火马”。这才常常让人觉得铺里冷冷清清,不见人影。夏日里,偶尔能看到下了夜班的兵卒,也是横七竖八的倒在门口补觉休息。

    受五代影响,宋朝在京城、皇帝临幸出行的行宫、以及皇陵都要设置巡检。开封府常设“京城外四门巡检”、“左右厢巡检”、“旧城里巡检”、“新城里巡检”、“厢界及每厢巡检”等等。

    之前王广渊所提,灭火时必须有“都巡检大人”在场才可扑救。都巡检大人就是负责京城治安巡逻、处理突发事故、消防灭火。他不在的情况下,才可通报左右军巡使、失火本地的分厢界巡检,以及员僚指挥使。

    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界限的划分。

    宋沿用后周军号,禁军中四支主力部队是殿前司的铁骑马军,名曰“铁骑”,太宗时改为“日骑”,后又改“捧日”;殿前司的步军,名曰“控鹤”,太宗时改为“天武”;侍卫亲军马军司的马军,名曰“龙捷”,太宗时改为“龙卫”;侍卫亲军步军司的步军,名曰“虎捷”,太宗时改为“神卫”。

    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各设左、右厢,便是“上禁军”,也叫“上四军”。按照五百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的正规编制,每厢应有二万五千人。则四军应各有五万人,共计二十万人。然而实际上,上四军的兵力大大少于此数。太祖、太宗时一厢的兵力充足,各厢指挥使的兵权过大,到宋真宗时,已将左、右厢编制缩小。再到仁宗时,四厢指挥使已逐渐成为虚衔。

    眼下,四厢加起来了不过三万上下兵力。它们分为左、右两厢,驻扎在开封城的“旧城”,而其他禁军则驻扎在“新城”、京城外四门、近郊以及京畿地区。旧城是建立在后周汴京的老城区的基础上,却也是皇城边上最核心的区域,自然是重兵把守。

    旧城区每厢都有军营,每坊也有屯兵站。城市里如果起了小火,屯兵站的潜火军便可前往扑救,若遇到大火,则从各厢大营调兵。

    飞马来报,屯兵点的潜火军往往能及时赶到火点,但还要等候都巡检大人。最要命的就是各厢都有重复的辖区。一到关键时刻,屡有互相推脱,延误火情的情况发生。

    兵力不足、赏罚不均、辖区重复,这三大关键性的弊端王广渊是看出来了,问题是如何解决呢?

    在这三点之外,最难逾越的便是调兵的规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