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 灯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惜,王老将军走得急,转了袁家礼单的第二日,他命人清了礼单过来,早早就奔赴疆场去了,哪曾给沈氏留过一星半点的可趁之机。

    沈氏闷着这伤心气闷,想象闷出病来,谢姨娘倒是好,正在这样个当口犯了事。

    从前谢姨娘在自家院里嚣张跋扈,沈氏郁郁多年,也难得管过她。当然,难得管她的原因还有一个,沈氏多少年之前曾受了薛姨娘的怂恿,莽撞地同谢姨娘正面冲突过一次。

    当年,因为是莽撞的,所以也没寻着个特别合理的理由,就将谢姨娘给收拾了一顿。最后闹到林二爷那头,差点儿就被休回娘家去。

    所以,沈氏今日特特来找她的麻烦,揪住的理由也就特别的冠冕堂皇。

    鬼都知道这么多年来谢姨娘犯上的没规矩的事情,做得不止一二十件这么多,数都数不清楚了,只是今日这事情可轻可重,要往重里说,循着分寸,还是不错的。

    一路上,王善家的在旁拐着弯的说给沈氏听,分寸的界定,该是停在那处的。行了不远,到得月见苑,沈氏强忍着对谢姨娘的各种愤恨,佯装了一副好生好气的模样,让王善家的领着谢姨娘一旁去。

    数年来,沈氏和谢姨娘这两个女人间的争斗屈指可数,寥寥之中,就只剩下多年前那次险险将沈氏休回娘家的那日,印象最为深刻。

    就那次,也是谢姨娘占了上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这么多年来,谢姨娘除了貌似低调,眼里心里可从没正眼将沈氏好好瞧过。

    沈氏想了想王善家的一路的话,又想想自己多年来吃的亏,就是再糊涂的脑子,也明白这次该将分寸定在哪出。

    发落了谢姨娘身边得力的婆子和丫头,沈氏气鼓鼓的同谢姨娘道:“二爷口中眼中的姨娘,该是大房温雅的,我记着姨娘也该是这个样子!”说着,忍不住还是拔高了语气,像是要同谢姨娘争吵一般,惹得谢姨娘犯急得厉害,几个人差点没拦得住。

    王善家的听着着急,忙干咳几声,以示提醒。

    沈氏听了,自知失控,忙压了压于是,重又和缓道:“我记得姨娘也该是温雅的样子,听说将屋里的婆子打个半死,还吃了一惊的。后又想想,若姨娘这般发落下头的人,怎没人来同我禀一声呢?这么一想我便知了,该是那些个丫头婆子们做了狠辣事,没得交待,这才栽赃到了姨娘那处。”

    顿了顿,沈氏又道:“家里头,总得有个规矩不是。”

    谢姨娘听着,气得直哆嗦。

    发落了她在家宅中最亲信的人,还能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看来沈氏在这些年里,真是长了一些手段了。

    谢姨娘气归气,却寻不出可以争辩的由头,又不能言语伤及沈氏。毕竟她是二爷的嫡妻,若是出口中伤了沈氏,沈氏气极要当即发落了她,回头与二爷说起,怎么地也是她这姨娘冒犯了祖宗规矩,不对在先的。

    想了这茬,谢姨娘再气得直哆嗦,也还是青紫着张脸,摊了笑,福身同沈氏道:“原也是我不对,让下头这样的无法无天了。太太教训得是。”

    谢姨娘这番话一说完,心里头立即就起了一连串的呸呸呸。

    沈氏没她端得那么好,听她这么说,再看她那副乖觉样,心里头顿时就不自在了。摆摆说,也不多说,雄赳赳气昂昂,第一次大胜着离去了。

    等走出月见苑,转背间再看不见谢姨娘的身影,沈氏就问王善家的:“这该是没得什么能让她去说叨了吧。”

    王善家的难得一解郁郁,也仿佛跟着吐气扬眉了般,眼角眉梢都是笑,应着沈氏的话点了点头。

    沈氏喜了喜,后又想起什么阴了脸,扯扯手中的帕巾道:“我可是想将她一道发落出去的,可惜寻不着她的由头。”

    王善家的汗了汗。

    还好沈氏没这么冲动。若将谢姨娘直接赶了出去,先不说那两个在一旁瞧着的谢姨娘肚里出来的人儿,会不会搅了沈氏一行站了上风的局面,就说等林二爷回来该怎么交代将谢姨娘赶出去的这事情,就实在是有够呛的。

    沈氏见王善家的没吭气,又道:“我知的,我知的,从前吃过这门子亏,我也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林书茹总在沈氏面前叨叨些书中学来的道理,譬如伸手不打笑脸人,譬如君子有可为也又可不为,那么女子也该知道什么事儿是可为的,什么事儿不可为。伤人伤己,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事情,倒是不做也罢,兵不血刃,自然是最好的了。

    也是有着三姑娘在跟前,沈氏这头才越来越能听进别人的话,也越来越能明辨知晓出人话里的真心假意。

    若不是沈氏的改变,即便今日揪住了谢姨娘的由头去整治一番,打压打压谢姨娘的嚣张气势,也会因为沈氏的自乱阵脚,而失去了该有的分寸。

    一想到三姑娘,王善家的目色黯了黯,很有几分伤感。

    希望上苍有好生只得,保佑三姑娘长命安康。

    谢姨娘气了一整日,待得三更半夜里终于等来了林二爷,跪了在地好一顿的边哭边说,直让林二爷主持公道,怎么拉也都拉不起来。

    林二爷无奈,只好坐在一旁的圆凳上,细细听她说。

    谢姨娘抽抽噎噎,看着伤心欲绝,说起日头发生的事情,却是分毫不乱的。等些姨娘说完,林二爷皱皱眉头就表态了,“你那婆子丫头们是该管管了,下得去这样的狠手,传出去不定如何说你这姨娘,又该连着画茹丫头和耀哥儿一同被说叨了去。”

    谢姨娘气得直翻白眼,哪知道林二爷这还没说完,沉吟片刻后,林二爷又道:“换了丫头婆子,你近些日子也该敛敛气性了。”

    谢姨娘慌忙要争辩,她可没同林二爷说,那长舌的婆子被她的奄奄一息全是她的主意,怎么这一转头就说到她身上来了。

    林二爷见她要说话,冲她摆摆手,道:“罢了罢了,你也别跟我争,都这么多年了,你的性子如何,我还不知么?你就记得,说是为了画茹丫头也好,为了耀哥儿也好,或说是为了我也好,你该要敛敛脾气。”

    沉吟片刻,林二爷又说了句:“该也要谢谢太太今日这一顿发落,没了落人口舌又去说你这一屋子。”

    谢姨娘听着,万分的不忿。

    在林家过了这么些年,林二爷从未说过让她去谢谢太太的,她这心里如何能顺下折扣气。

    林二爷见她这副模样,叹了声道:“罢了罢了,我去说几句软话,我去,我去。”

    长长的尾音轻轻浮在寒冬的月光里,随着熄灭的烛光一齐消散在了萧瑟的冷风里。

    这年的年节办得极为热闹,家中四个姑娘,三个已经许了人,转了年开春后便要出嫁了,自然要办得不同寻常的热闹。

    林棋茹言语间依然尖刺得厉害,却没了从前那样的不讨喜,或许是打心里头高兴着,也说不出太多挑拨刺心的话,或许是大家伙的心情都不错,未曾像从前那般留心过她那些不怎么好听的话。

    相比较而言,林画茹的脾气越更暴躁起来。

    林琴茹凑了个头同林书茹道:“我们三呀,嫁妆统统合了一处,都也赶不上你的一份呢。”顿了顿,林琴茹又道,“不过我倒有几分高兴,瞧林棋茹和林画茹气得那模样,真是好笑。”

    怎么说,林书茹这门亲事也算冒着生命的危险。

    林书茹和着她笑,同她打诨几句后,问:“今年上元节的时候,该是能通往年那般出去赏灯的吧。”

    林琴茹斜了她一眼,说:“说是不好去的。”好似林画茹都说她不去了呢。

    林书茹听着,有些郁闷,问:“为何不好去?”

    一年到头,也就这个时候姑娘家能出门瞧瞧外头的样子,家里头会寻个厢房,让看看街上那些车水马龙间行来往去的人群,各色花灯将半面夜空照得透亮,听听街市上鼎沸的人声。

    也就只有这个时候,能趴在扶栏上向外看,任意沾沾这世界的人气。

    林琴茹耸耸肩,道:“母亲说不好去,该是因为定了亲,这才有几分不好吧。”

    林书茹想了想,问:“我们四个姑娘都不去,那他们还去么?”

    林琴茹指指林辰宗道:“你自己问他去。”

    一旁的林辰宗正依着林辰光的主意削着扎灯笼的骨,依稀听到了些林书茹和林琴茹的话,说了句:“同老太太说的是我,可今年我同书院里的同窗一道的,所以实际上,你该去问三叔。”

    林书茹听着,唇角起了个浅浅的笑。

    今年的上元节,各人有各人的忙,加上实际上是由老太太最不待见的林浩出力布置的去处,寻好的厢房,自然行起事来显得比往年更要隐秘些。

    林书茹带着碧婷和芳草两个丫头一道出门,着了件银灰色的貂裘,迎着漫天飘飞的雪花盖了个兜帽就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外头走。

    林浩听着有人声来,回头一看愣了片刻,道:“可曾同你母亲讲过?”

    林书茹笑眯眯道:“二叔此去,可曾同祖母讲过。”

    林浩怔了片刻,旋即笑了起来。

    去的人比往年少些,林辰宗、林辰耀、林辰祖、林浩坐了一车,等会儿到了地方,那三个该是要去寻同窗四下走动的。另一车坐的只林书茹一个,车行辘辘,芳草忍不住道了句:“临调来的车,倒挺宽敞的。”

    碧婷笑:“就坐了姑娘一人,当是宽敞了的。”

    等到了那处,外头的雪已然停了。因这日是上元灯节,女儿家多也出来行走,街市上就不如寻常时日那般拘得厉害。

    林书茹罩着兜帽,瞧见许多亮色披风往店里走的,也有粉白粉白脸蛋的姑娘私语着往外头去,便即轻松起来,随着三叔上到定好的厢房中去。

    临街的位置,在这一日总是最贵的,林浩定的这间,朝向并不太好,瞧不见街市的全景,但多少也能观得些的。

    林书茹站了窗边朝外头看,天色还没完全沉下来,街市已有了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往,林浩备好了酒菜糕点,陪着林书茹坐了会儿,后也说要去同窗那走动一下,一会儿就回,却直等到日头西沉华灯耀街也没等到他回来,想来应是和同窗好友聊得起兴了。

    厢房里只林书茹和两个丫头在,外头街市喧嚣声声而来,这边房间愈加显得寂寥的厉害。

    往年来瞧这灯节,除了林家四位姑娘,其他各房的老爷、少爷等都也会过来,即使是要走开了同旁人相聊去,屋里头也不至于空寂得这样厉害,总还是欢声笑语的。今年这做姑娘的最后一年,倒是一个异常清冷的上元节。

    碧婷或是瞧出了林书茹面露的索然,搬了个圆凳到窗边让她坐着,说:“姑娘站得这么久,应是有些疲了。”

    街上来来往往间人头攒动,瞧得许多得令的小婢去看灯迷,又或买些琳琅的小物件,林书茹就动了心思,对碧婷道:“你去帮我买盏那样的灯来。”

    林书茹的手遥遥一指,碧婷看去,原是一盏葫芦样的小灯。福福身,碧婷下了楼去,拣选了一盏,吹了里头的火烛,挑着灯笼上楼来,送到林书茹面前。

    林书茹试了试手,做工算不上精致,模样儿却是小巧可人的,下头垂了几条长长的纸带,林书茹一瞧就乐了,道:“碧婷,你这是花了多少银钱?”

    芳草听她这么问,凑上前来看了看,咦了声,问:“这是灯谜么?”

    碧婷默了默:“着实花了半两银子。老板原就说是不卖花灯的,摊子是令人猜些灯谜。姑娘这是要,我便是将这些个灯谜尽买了来,老板可也说了,若是能猜着,也可换一二物件去。”

    往年多是在灯节瞧瞧人家的热闹,从未这样得个机会参与过,林书茹不觉翻了翻灯笼下头坠的许多灯谜瞧,多是猜字的谜面,她在上一世时可是瞧过许多次答案了。

    碧婷捧着三条谜面下了楼去,摊主听着碧婷的话后,拿了一支好似木质的簪子。

    碧婷却不接,走去老板摆放着灯谜礼物的地方瞧了瞧,然后空着手走了回来。

    芳草问:“对了三个,没的东西送么?”

    碧婷摇头笑着对林书茹说:“那摊主说了,若对了十八个,就能一支支含珠金凤钗。只三个都话,只能得一支檀木的簪子。这就来问姑娘的主意了。”

    林书茹翻了翻手上那盏灯笼,扯了两个她知道的谜面下来,其他再是想不起了,就让碧婷再去买两个灯笼上来。

    林书茹远远的瞧碧婷在那摊上挑灯笼,边听芳草道:“这么盲着挑,也不知碧婷挑来的姑娘能知道几个。若是少爷们在,那钗子可就容易得了。”

    林书茹拨了拨手里头那盏熄了火的灯笼,道了句:“是呀。”这么多的谜面,也就只知道五个,她还真是没什么文化呢。

    碧婷还在同那摊主说些什么,边指了指摊上挂的两盏灯笼。

    老板忙着摆手摇头,同碧婷说着些什么,林书茹猜那摊主是在说:姑娘,你要猜就在这处猜,今日就图个热闹,我这处灯盏也不多,你瞧瞧,再卖你三盏,我这生意究竟是还做不做?

    看来,要买就要花更大的价钱了。

    碧婷犹豫间,旁有个书童打扮冷眼冷面的人走到碧婷身旁,递上一摞从灯笼上撕下的谜面。

    碧婷愣了愣,接过手来,那书童便转头离开了。

    摊主抖抖胡须,心不甘情不愿的数着碧婷手中的谜面,看得仔细,生怕那条不是他家店里的。

    只可惜,还真都是他家的,摊主面上很有些懊恼,早知道就卖两个灯笼去,多少也比这样子得得多。

    换了簪子的碧婷想要道个谢,四顾左右,却不见那书童的踪影。人家的谜面也是真金白银买了来的,凑了这么多,该也花了不少钱。

    林书茹拿着碧婷递来的含珠金凤簪子细细的看,碧婷笑着道:“贴金的,东西虽不太好,但也比那木簪子瞧着好。”

    芳草点点头,表示同意。虽是贴金的,倒也晃眼。

    林书茹手握衔珠簪子朝外头街市望去,碧婷说方才那书童瞧了面熟,她觉得也是,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

    茫茫人海中四下搜寻着,林书茹对上了一双光华熠熠的眼眸,在点着万千灯烛的街道上,丝毫不逊于照透了半面天空的一街阑珊灯火。

    两相对望中,林书茹瞧见他身后站的那书童,浅笑着冲他点点头,低声道了句:“谢谢。”

    该是听不到的,袁亦儒却微微一笑,嘴唇翕合间,轻声回了一句:“不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