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4梦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万岁”、“为人民服务”、“一心为革命”……连绵的简陋房屋上,粉刷这这个时代独有的标语。

    外面的顶着“野外试车大队”名号的装甲兵核效应试验大队的官兵们在树电线,嘿呦嘿呦的喊着号子。

    “环境好了很多”张宁舔了下起皮起的不像样子的嘴,他是宁可这样也不愿去喝水壶里又涩又苦的还老是煮不开的水。“最起码现在不用睡帐篷了。”

    真是苦中作乐。

    尽管来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张宁还是被这里的艰苦条件镇住了。

    几千年前,这里中兴着玉楼歌舞的楼兰王国。

    往日五色的玉石、娇艳的胡姬、精美的楼台还有香传千里的葡萄美酒都已成为了历史,眼前只有戈壁滩一望无际。

    沙丘连绵起伏,没有人烟,不见牛羊,只剩偶有零星的骆驼草提醒着生命的存在。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世间仅有经久不息的大漠长风,呜咽的唱忆着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

    罗布泊因湖得名,然而,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变迁之后,这里只剩下风沙肆虐的戈壁荒滩。然而这里极端恶劣的环境恰好能够承受原子弹上万吨TNT当量的破坏力,中国的原子弹实验基地——221基地,就建在这里。

    开始时刚造好的板房不够用,张宁和几个年轻些的研究员住的是帐篷,戈壁滩的小风吹来的沙土糊在粥里,本就没几粒米的粥变成了一碗清水半碗泥,咽下去时沙粒磨得牙齿嘎嘣嘎嘣响。刮大风时携黄沙碎石呼啸而来连人带帐篷都快给吹飞了。

    因为全国范围的饥荒还在继续,粮食实行限额供给制,戈壁滩上也没有什么草根树皮老鼠洞来让他们“改善生活”,更是没了原来科技院里的“酱油汤”、“白糖水”加餐,碗里有青稞面菜帮子就算的上是好的了。

    饥饿折磨着每一个人。

    当时的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为征集粮食曾经说过:“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辛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中央为着要“肚子”还是要“腰杆”的讨论一直没停过,而这些不是像他们这样的研究员关心的了。他们只管吃着天南海北调集来的稀奇古怪的粮食努力工作就行了。

    张宁有时会趁着夜黑风高迈着自己的大长腿和傲滥一起跑去国外“借”粮食,把面粉搅和进青稞面闹得黑麒麟变白麒麟再成青麒麟这一类的事没少干过。

    生活上的困难不少,技术上的困难只会更多。

    在原子弹制造阶段,严谨的理论设计必须落实到每一个部件的加工当中,一根头发丝粗细的误差都不允许出现。

    美国和苏联依靠先进的仪器都做了到这一点,但中国有什么呀,现在刮原子弹的平面时用的是小平刀,研磨平面的高低时用的是大平尺……

    可兢兢业业的技术工人们愣是在这样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完成的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的制造。

    中国的596计划就在这么困难的环境里坚持了下来。

    一年后,102米当时中国的最高建筑——安放原子弹的铁塔终于建好,克服了无数困难的研究进入了倒计时。

    可麻烦还没结束,那时国防空军不给力,美国的侦察机不时开到中国腹地来,这怎么也遮掩不住的铁台就被照了个正着。

    想也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反应,对中国核基地使用核威胁的恐吓马上就发出来了。张宁他们头顶上各种侦察机到处乱窜,照片照的论斤数,直到被安排在基地附近的炮师打下来好几架才这才安生了几天。

    基地尽全力遮掩,怎么也不能让美国确认这就是一个核基地。只要他拿不准,他就不敢冒大不违往这里扔导弹;只要再给他们一段时间,中国就再也不会遭到任何核威胁!

    张宁算是见识到了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懂得变通的的一个民族了(那个之一大家忽略)。

    当初造示波器时广角镜头能拆旧货摊上莱卡相机,现在掩护暴露在掩体外面的探测器就能用杂货铺的大铁锅。

    大大的黑锅往那儿一扣,更损的在上面再撒层土。张宁觉得想出这个法子的人是个人才,更人才的是美国佬居然就这么被骗过去了!

    天知道那些一直拿自己侦查手段多么先进说事儿的美国佬知道真相后会不会吐血。

    所有的工作都有条不稳的展开了,戈壁滩上支起了绵延数十里的帐篷。所有人都忽略了自己时刻身处敌国导弹射程内的事实一心投入到紧张的最后准备工作之中。

    例如:为实验和辐射对生命与非生命物体的影响,做效应试验的猫、狗、猴子、老鼠……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柴米油盐……许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的东西在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摆设好。这是要测试不同位置对这些东西的危害大小,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可以吃的。

    再例如:高102米的铁塔上的昼夜温差,怎样才能达到适合原子弹爆破所需要的25摄氏度。

    所有的事情琐琐碎碎,但都必不可少。

    一切准备就绪,把凝聚着众人无数心血的“大宝贝”用飞机安装到高塔上时,所有人心中充满紧张。

    不知道行不行呀,万一是臭蛋怎么办?

    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但所有人还是不仅患得患失,将要按下起爆按钮的那人已经紧张的好几天睡不着觉了,就连知道历史的张宁也不禁紧张的满头冷汗,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

    这一天,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

    穿上自己最好的一件衣服,队员最后一次进场,各自检查所辖布点和仪器设备。

    随后,随装甲兵撤到离爆心50公里外的观察点上。

    “零前20秒。”扩音喇叭里,一个女声响起,所有人都立即屏住呼吸,只听到自己胸口“扑通扑通”作响。

    “10、9、8……3,2,1,起爆!”

    没有5000度的防护墨镜,所有人都用手捂住眼睛,把头垂下,以防和太阳一样亮的光辐射刺伤眼睛。

    可“起爆”的指令已经下达了几秒钟,可大家还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