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七章黑云压城城欲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继又升至右参政。同年,袁崇焕父病故,袁崇焕两疏请辞,不许。

    天启五年,孙承宗,遣兵分驻锦州松山杏山等城,同年,因柳河之战,孙承宗屡次遭参,请辞。

    十月,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

    来辽东已经三年了,袁崇焕都没有正面的与女真人交过手,但是这次不一样,袁崇焕已经清楚地得到了后金方面传来的情报,后金方面,十天内将会调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来攻打宁远城!

    这次的规模后金方面出动的军队将会不弱于六年前的萨尔浒战役!

    要是六年前还好说,只要是换换指挥官,袁崇焕拥有着绝对的自信打赢这场明军实力占绝对优势的战役,现在可倒好,一切全都反过来了!

    现在明军的最高指挥官是一个比杨镐强不了多少的混人,自己的手里只有不到两万人。

    而据情报显示,这次后金是出动了所有的jing锐部队来打这个不怎么起眼,却又是十分重要的宁远!相比经过了六年的养jing蓄锐,后金的力量比之六年前只会更加的强大!而袁崇焕这边则是糟糕透顶!

    孙承宗虽身为大学士、天启帝师、辽东经略,且功绩显著,但因为得罪魏忠贤,微有疏失,而遭到阉党排挤,便借病辞职回乡。

    他的辽东经略职务,由高第替代。然而,高第同孙承宗相左,sè厉内荏,畏敌如虎,折辱将士,撤防弃地。他命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宁前诸城守军,将器械、枪炮、弹药、粮料移到关内,放弃关外土地400里。

    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为辽东明军的前锋要塞,如仓皇撤防,使已兴工修筑的城堡弃毁,布置戍守的兵卒撤退,安顿垦耕的辽民重迁,收复200里的封疆丢失。

    经略高第凭藉御“赐尚方剑、坐蟒、玉带”的势焰,又有阉党作后台,不但执意要撤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而且传檄撤宁、前路防备。

    宁前道袁崇焕决心身卧宁远,保卫孤城,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袁崇焕只是一个“宁前道”的小官,朝中没有后台,居然敢于违抗兵部尚书、蓟辽经略高第的旨意,实属大胆。高第无可奈何,只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屯民入关,抛弃粮谷10余万石。

    这次不战而退,闹得军心不振,民怨沸腾,背乡离井,死亡塞路,哭声震野。

    宁前道袁崇焕既得不到兵部尚书、蓟辽经略高第的支持,又失去其座师大学士韩爌和师长大学士孙承宗的奥援,在关外城堡撤防、兵民入关的极为不利情势下,率领一两万余名官兵孤守宁远,以抵御后金军的进犯。

    要说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就是袁崇焕自己都不相信,没办法,身在其职必谋其政!明知敌不过依然要上,这方才无愧君子之名!

    相比袁崇焕这边孤立无援,后金天命大汉在占领广宁后的四年间,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沈阳。天启五年,天命大汗将都城由辽阳迁到沈阳。

    后金都城的西移,表明天命大汗要进一步巩固在辽沈地区的统治,进而对明朝做出更大的举动。但是,他虽派兵攻夺旅顺,并未大举进攻明朝。

    这时他忙于巩固其对辽沈地区的治理——整顿内部,移民运粮,训练军队,发展生产,施行社会改革,镇压汉民反抗。

    同时,更由于孙承宗、袁崇焕等防务工作井然有序,无懈可击,没有太大把握,不敢轻举妄动。

    因此,天命大汗蛰伏不动,等待时机。

    善于待机而动的天命大汗,曾值熊廷弼下台之机,夺占沈、辽;这次又得到孙承宗罢去、高第撤军向关内、宁远孤守的哨报,决定攻打宁远城。

    天时地利人和统统的被后金夺取,八旗铁骑正在调遣部队准备一举占据整个辽东,扬马山海关!在得到情报第一时间,袁崇焕就将情报分成两路,一路四百里急报送到了高第手中,另一路八百里快马加鞭送到朝廷……

    同时加紧备战,因为这高第的品行他也清楚高第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物,就是告诉他了也没用,能够放弃整整的一个辽东,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宁远而大费周章。

    果不其然,这高第知道后,第一个念头不是抵抗,而是准备带着家伙,带上人口退到山海关里面去,利用长城抵挡来犯之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