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合作为主导——对称经济学的市场动力机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造性成果(广义的创造性成果即劳动成果)的关系。在互相交换、互相利用中创造,在创造的基础上互相利用和互相交换。

    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互相交换劳动的主体间关系都是主导方面,主体与负主体、负主体与负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是它的畸变和异化。但在异化社会,后者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颠倒二者的关系是不对的,否认后者的存在也是片面的。

    所谓人的异化可以分为人的本质异化——负主体的存在;人的本质属性的异化——负主体性的存在;人际间关系的异化——主体与负主体、负主体与负主体关系的存在。只有主体间的关系才能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而主体与负主体、负主体与负主体关系则只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区别两种不同类型的关系。笼统地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则混淆了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在实践上则很容易陷入后者,因后者往往要“实惠”得多。

    两种类型的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比重,决定社会发展速度;而社会制度,又决定两种类型关系的比重。**制度以权力为中心,必然导致后一种类型关系的比重要大于民主社会,因而民主社会的发展速度要高于**社会。**社会的黑暗势力,要大于民主社会;**社会的官场**、社会风气败坏和民主社会社会风气良好是必然的,前者被后者所代替也是必然的。

    互相交换活动同互相交换劳动是不同的,二者是属种关系。

    1和2、3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因此,狭义来讲,2即通常所说的内耗;2、3是广义的内耗。内耗阻滞了社会发展的速度。

    皆大欢喜 合作主导竞争

    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必须协调,社会系统才能有序地发展,并发挥它的最佳整体功能。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要创造就必须合作。

    能量在碰撞中产生,资源在整合中产生,效益在合作中产生。

    合作,本身是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必要环节;合作经济学本身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本身没错,但把自身利益最大化仅仅理解成利己,把利益仅仅理解成物质利益则是偏狭的。这不是理性非理性、利己与利人的关系问题,而是对“理性”与“利益”内涵的把握问题。经济伦理学不是外在于经济学的另门学科;人的利他性不是利己的补充,利人与合作同人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在逻辑上可以做到自洽。

    人的利己与利他是对称的关系。利他有时并不在人的利益和理性之外,并非人的利益和理性的补充,而是恰恰就是人的利益和理性的内在环节。把利益仅仅归结于利己,和把利他也作为自身利益的环节,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竞争经济学与合作经济学。两种经济学范式从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时期。前者以个人为最小经济单位,后者以企业为最小经济单位;前者人与人是狼,后者注意合作与企业的系统功能。

    人的需要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对称的关系。人的需要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不是平行发展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人的需要的绝对性越占主导地位;反之,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人的需要的相对性越占主导地位。与此相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时,横向进取的主要形式是掠夺;生产力发展水平高时,横向进取的主要形式是压制;前者纵向积极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后者纵向积极的主要形式是竞争。前者和后者区别的关节点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化。

    人与人之间“趋同”与“趋异”是对称的关系。全面化的“面”是一个不断增加着的数目。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发展的全面化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趋同”,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趋异”,是异中之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个性化和全面化,是双向同步过程。每个人同其他人的共同点越多,社会发展的层次越低;反之,每个人同其他人的差异点越多,社会发展的层次越高。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的多样化、多元化,即是文明的标准,又是文明的动力。

    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对称的关系。分工的发展过程,表面上是主体越离开客体,实际上是主体越来越接近客体;表面上是相对主体越来越离开相对客体,实际上本质上相对主体越来越接近相对客体,这是双向同一过程。分工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和结果。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类化社会,就是在全面分工的基础上人的全面交往。使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性的充分发展以前者为基础达到有机统一。没有人的个性发展,就没有人的创造性发展,也就没有分工,就没有互相交换人们的各自的劳动,就没有社会交流。分工就是个性和社会性统一的中介。分工的发展不但不是人的片面发展,而且正是人的全面发展:分工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标准和结果;分工本质上有利于人的个性的进一步发展;分工造成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劳动时间的节约,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和活动,使自己的身心各方面得到平衡的、全面的发展;分工造成生产的社会化,即使人们互相分离,又使人们相互合作。分工在整个社会的充分发展的结果,是使每个人本质上和别人完全统一。把分工的发展本身说成是异化,认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消灭分工,全面发展的人是没有分工的人的观点是错误的。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分工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合作是对称的关系。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才是正常的、健康的、真正的合作。同平等相对而言的是压制,是人身依附关系,而人身依附关系破坏了合作。真正的平等,就是机会平等、竞争平等、等量劳动换取等量报酬的平等、劳动力按照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平等。为此就要把人的掠夺和压制引导到竞争上来。必须摒弃权力所有制而代之以社会所有制,必须建立和健全民主和法制。**现象的本质是不平等,是靠牺牲大多数人利益来满足少数人利益。无论是**现象还是个人主义,都可以造成主体和客体的异化、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的异化。**现象同**程度成正比,同人身自由程度成反比;人的主体性同**程度成反比,同人身自由程度成正比。在商品社会,如果人们不能完全自觉地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办事,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使价值规律强制实现。在整体社会领域,如果人们不能完全自觉地按照主客体价值规律办事,也必然要发生压迫和反抗,从而使主客体和主体价值规律强制地得到实现、平等得到强制的实现。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对称的关系。既然人的需要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两种属性,那么要使人的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就不是靠平均主义和按需分配,而是靠竞争。因为平均主义容易成为压制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而按需分配则容易产生掠夺行为,有权的人可以利用权力来不择手段地进行掠夺。二者都是没有对人的需要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予以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成为人的主体性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阻力。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把人的需要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即纵向进取上来,从而有利人的主体性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其中直接生产者和间接生产者是经济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的素质如何都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如果间接生产者——管理者以权谋私,必然降低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同时,对称平等规律以自发的强制的形式表现出来,必然使经济社会有机体遭到破坏。只有合作主导竞争才能推动社会系统有序地发展。

    蓝绿相间 对称经济学与合作经济学

    合作的本质是对称:能位相称,优势互补。合作机制既是社会的动力机制,也是社会的稳定机制——动力机制和稳定机制合而为一。

    科学发展观就是有序发展观,有序发展观就是和谐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就是对称发展观。对称发展,就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自我和他人的和谐有序发展。

    所谓矛盾,就是不对称;所谓不对称,就是时空层次的错位。所谓对称,就是矛盾的扬弃,就是矛盾各方面各就各位,找到合适的时空层次定位。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就是矛盾向和谐转化,就是宇宙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经营模式:商场如战场。商家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是狼,你输我赢,你死我活,必须彼此防范。做生意像赌博,办企业要冒险,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对称经济学的经营模式:双赢合作、蛋糕做大,宽严相济、有张有弛,物尽其流、人尽其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企业诚信、团队精神,机会平等、良性竞争,有序扩张、稳定发展。

    对称的管理就是和谐管理,和谐管理就是合作管理。只有系统把握社会、企业、个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对称关系,才能使企业有序运作,生产有序发展。竞争与合作,是实现平等的两个轮子;只有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才有公平的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是实现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公平的竞争与合作,才有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

    人的本质是合作的,企业本质是合作的,社会的本质是合作的,因此“经济人”的本质是合作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合作经济。通过竞争实现最优化也是一种合作——竞争本质上是合作。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市场不是竞争的代名词;不完全竞争不是“市场失误”,也不是市场的补充,而是市场本身的内在环节。合作的本质是对称,能位相称、优势互补。合作机制既是社会的动力机制,也是社会的稳定机制——动力机制和稳定机制合而为一。

    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商场如战场的西方经济学是竞争经济学。从竞争与合作经济学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来看,西方竞争经济学是与市场经济早期的历史条件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建立在完全竞争基础上的所谓“理论化模型”,不是理性抽象的产物,而是偏执的产物;不是合理的抽象,而是片面的空洞的抽象。西方经济学把人的自私本性说成是理性的,把人的合作本性说成是非理性的,更是乱点鸳鸯谱。人的合作性和竞争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从人类起源来看,合作性比竞争性更深层次:人类先有合作,才有竞争。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也是合作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步由合作主导竞争。从竞争与合作经济学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来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西方经济学是与市场经济的早期的历史条件相对称的。

    对称经济学是合作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化、经济经营化为背景,以提高企业和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建构和谐经济社会为归宿。对称经济学的经营哲学: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绿海战略;绿海战略:合作→再生→双赢;用绿海战略主导蓝海战略,用蓝海战略主导红海战略。

    把生产力看成是层次范畴,是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制约下的产物。虽然理论上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然而却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限制下来发展生产力,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看成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发展的框架。在有利于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把制度看成是绝对的、生产力的发展看成是相对的,在实践中往往是以牺牲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主体性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来维护社会制度,是削足适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服务生产力”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服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社会有机体就是经济有机体,生产力是社会有机体的功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社会的思想关系和社会的物质关系对生产力有直接作用。竞争力是相对生产力,也是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系统的整体功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