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原理、方法与逻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现状与趋向作出中肯的分析与解析,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不能以GDP增长为指标和目标,而只能以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提高为指标和目标;力图为中国经济的解析与重建、中国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论基础,同时也为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经典案例与可行的实践模式,从而充分显示了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对称的中国经济》:本书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结构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调控与民间调节的对称,这种对称不是所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非均衡的二元经济”,而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本书用对称经济学原理来成功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中被称为“非均衡的二元经济”现象,科学定位所谓的“转型经济”、“转型经济学”,充分证明了对称经济学的解释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从而确立了市场化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形态的定位,明确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建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奠定了对称经济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的地位,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称经济学范式取代旧经济学范式的必然性。本书既是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又是一般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济学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美统一。

    《世界经济解释与重建》:知识经济使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移、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并带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的重新洗牌。全球创新体制的重新洗牌,是全球经济重新洗牌的主导;全球金融体制的重新洗牌,是全球经济重新洗牌的核心。英语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知识体系、美元为主导的单极世界金融体系必须被打破,经济全球化要求在世界经济体系多元化基础上的一体化、一体化主导下的多元化。必须以知识经济为主导、再生经济为基础、创业经济为核心、和谐经济为框架、幸福经济为目标重建世界经济体系。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是世界经济解释与重建的“全息元”;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的基本原理与世界经济解释与重建的基本原理是同一个经济学范式中的基本原理。在对称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解释与重建和对世界经济的解释与重建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中,使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般化、整体化、人类化。

    《经济学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运用思维的经济原则研究经济学,运用行为的经济原则运用经济学。运用思维的经济原则研究经济学即是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研究经济学的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运用行为的经济原则运用经济学即是从理论与实践的对称研究经济学范式与经济模式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的宗旨:研究经济规律,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经济学的经济学原理》是用对称经济学的原理对经济思想史的反思。

    《对称经济学丛书》试图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发展的深层规律、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建立新的经济学范式、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探索是否成功,只能交给市场经济的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是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发展模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对称、与时俱进的哲学。对称经济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对称、与时俱进的经济学。

    骰子结构是有序的,骰子轨迹是无序的。爱因斯坦“我绝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本意是否定量子力学中微观世界的无序运动、形容世界不可能是无序的,无意中却揭示了一条普遍真理——有序即在无序之中,世界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称。自从量子力学产生以后,想离开不确定性来研究确定性,用线性思维方式来追求所谓“硬科学”,无异于拔着头发离开地球。不要讲经济学,就是物理学也不可能成为这样的“硬科学”。

    量子力学证明: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量子力学看来,宇宙中许多不对称的东西实际上是对称的。宇宙中对称是必然的,不对称是偶然的。没有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就没有复杂系统。没有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就没有社会复杂系统。没有主体性与规律性的对称,就没有社会。社会的有序就在无序之中,确定性就在不确定性之中,规律性就在主体性之中,经济运动的有序规律就是由无序的经济主体的活动组成。

    没有对称的方法,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就不能统一,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就不能统一,宇宙统一性原理就不能建立。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建立相对论,把时空、物质和力统一起来,靠的就是对称性原理。对称性原理决定着基本相互作用大统一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在弱电和强相互作用的统一中得到体现和证明。没有对称的方法,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不能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不能统一。宇宙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对称规律是贯穿全息论、辩证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核心规律。社会是放大的自然,经济活动是放大的量子运动。宇宙的发展,遵循的是宏观层面熵减少、有序度增加,微观层次嫡增加、有序度降低的规律。人类社会宏观方面法制化提高、微观方面个人自由度增加,小政府大社会结构的形成,就是宇宙这一普遍规律的局部表现。对称经济,是促进社会法制化与个人自由化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催化剂与粘合剂。对称经济在使人的个性、主体性、创造性得以高扬的同时,使整个社会有序化、系统化、生态化,从而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对称经济学通过提高人的知识运营的自觉性推动知识运营成为人类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次创业,就是把整个社会经济形态按美的规律来造型的生态创业;作为主导的知识与作为龙头的知识产业以真为起点、以善为核心,在实际操作中把现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统一到按美的规律来造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中,把现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统一到按美的规则来建构的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按美的规则来建构的对称经济学,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经济学实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的统一,使经济学第一次成为美的经济学,使经济学在对象、结构、功能、性质方面实现了与其他科学的并轨,实现了经济学由学说向科学的转化、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的转化、由阶级的经济学向人类经济学的转化、由特殊的理论经济学向一般的理论经济学的转化,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哲学不是抽象的代名词,而是智慧的代名词。思想家高于科学家。当哲学与科学有冲突时,科学必须从属于哲学。因为,对称逻辑的自洽性作为有序化的意识空间本身就是宇宙本质的反映和体现。很难想象逻辑上不自洽的东西对宇宙的反映会是完整的;而逻辑上自洽的东西,即使今天未被科学所证明,也将为今后的科学发展所证明。哲学指导与推动科学的发展,是几千年文明史所证明了的,经济学不会例外。

    “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二是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本书在第一种含义上使用“形而上学”一词。

    实际上,无论是从逻辑还是从历史上看,形而上学的本义是第一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目的,第二种含义是手段;第一种含义是目标,第二种含义是过程;第一种含义指向客体,第二种含义指向主体。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确实是人类把握世界本质必经的一个阶段,只不过这个阶段现在已被整体上超越。因此,从目的和手段、目标和过程、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来看,形而上学实际上只有一种含义。不管人类采取哪一种思维方式:片面的还是全面的、孤立的还是对称的、静止的还是发展的,形而上学的真谛都在于主观对客观的意向性、主体对客体的指向性、思辨与实证的同一性、内在对外在的超越性。科学的形而上学真谛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而上学”的两种含义本来就是对称的。

    任何一门科学都以认识世界某个层面的本质为目标,因而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建构任何一门科学的方法都必须具备形而上学的功能。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同时运用理性的方法与非理性的方法,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方法,才能认识世界某个层面的本质。同时运用理性的方法与非理性的方法,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方法就是对称的方法。

    世界本来就是对称的:有序与无序是对称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是对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称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是对称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是对称的,规律与人的活动是对称的,科学性与主体性是对称的,世界的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主体与客体是对称的,理论与实践是对称的,实证与规范是对称的,真善美是对称的。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人类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规律、反映经济规律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学也应该是对称的。对称是经济世界的本质,是认识经济世界本质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是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真谛就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经济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可以从辩证法、价值论、发展观、空间观、方法论、逻辑学方面展开经济学的科学规律,从问题与理论、价值与价格、对称与均衡、配置与再生、还原与整体、对策与博弈的对称关系展开经济学的范畴与范畴体系。因此,科学的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

    而不对称的经济学,不能说它们“错误”,只能说它们“不合理”。

    之所以不能说它们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是抽象的“真理”;之所以说它们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割裂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供给与需求、配置与再生、创业与守业、价值与价格、效率与公平、自由与法制、规范与实证的对称。

    认为有“外部性”的市场、有“例外”的经济学原理、可以“证伪”的“经济科学”、可以不通过不确定来寻找的“确定性”、可以对单个个人进行全封闭的“实验”以从中抽象出幽灵般的“经济人”、可以脱离活生生的经济现实来设计的“公理”、“假设”与“模型”、可以撇开任何主体性的纯粹的“科学性”,只不过是“主流经济学家”在不对称思维方式指导下“盲人摸象”的杰作。

    由于“信息不对称”、世界不确定、人心不可捉摸、理性不可预期、“趋势”不可预测,只好在“囚徒困境”以及人与人是狼的“竞争”环境中“博弈”,在“经济人”有限理性与“帕累托最优”的不对称空间中“优化”“配置”资源,在“价格”自由涨落、上下波动中“均衡”需求与供给。这也只不过是“经济人”在不对称思维方式支配下蹒跚而行、跌跌撞撞的产物。

    真理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在“自圆其说”时会陷入“悖论”,在实践运用中会陷于“悖境”。

    经常陷入“悖论”、陷于“悖境”、有时还会陷进“囚徒困境”的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传统逻辑的正统地位;西方传统逻辑的正统地位,源于传统逻辑普适性的绝对性、线性思维方式的统治地位。然而,也恰恰就是悖论与悖境的大量出现,宣告了传统逻辑普适性的绝对性与线性思维方式的统治地位的终结。

    “形而上学”两种含义的对称关系说明,思维与存在、天与人、主体与客体是对称的。对称思维,是中国哲学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阴阳对立、义利统一、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称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哲学的独特优势,同宇宙的对称发展规律有着天然的一致性。正是靠着对称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对称逻辑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对称哲学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对称经济学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产生,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自然历史过程。

    本书从分析宇宙的对称本质、五度空间的对称结构入手,提出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的范畴,阐明对称逻辑与对称哲学的全新逻辑与哲学范式的内在结构;通过揭示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说明对称逻辑、对称哲学的客观基础与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对称经济学这一全新经济学范式的建立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与之相对称的全新的哲学范式。

    哲学不是抽象的代名词,而是智慧的代名词。思想家高于科学家。当哲学与科学有冲突时,科学必须从属于哲学。因为,对称逻辑的自洽性作为有序化的意识空间本身就是宇宙本质的反映和体现。很难想象逻辑上不自洽的东西对宇宙的反映会是完整的;而逻辑上自洽的东西,即使今天未被科学所证明,也将为今后的科学发展所证明。哲学指导与推动科学的发展,是几千年文明史所证明了的,经济学不会例外。这就是对称经济学产生的逻辑的、历史的依据。

    “天人合一”即对称,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思维和存在是对称的,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中国天人合一与整体的思维方式,对于建立对称经济学有着先天的优势。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使社会经济化、经济社会化,社会成为经济有机体,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作为经济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学成为综合学科,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只不过是经济学的分支。人不但可以认识规律、把握机会,而且可以创造机会。人可以自觉地运用经济活动的对称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重新建构“自然——经济社会”统一系统的有序结构,使之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活动的成功。对称经济学就是对策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