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书院之痴儿(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我之问,无逸篇,‘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你所答不错,经籍典章信手拈来,辞合意达,本是此问的上上解析。”

    方老头的问题,出自《尚书?无逸》的第一句篇章当中,说的是周公教育后辈,通俗一点的翻译就是:

    “你们当官从政的,可千万不能贪图享乐!

    要懂得耕田种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了吃的,才能安闲的过小日子,这样就会了解小老百姓靠什么生存,看看那些老百姓,父母勤劳地耕种收割,而他们的儿子却不懂得种庄稼的艰辛。

    他们贪图安逸,行为粗野放肆,甚至于瞧不起他们的父母,无知的乱嚷嚷:‘老年人能懂什么。’”

    这本是劝诱晚辈理解民生,体谅百姓之苦,敬爱父母,要多向父母求取经验的;不要因为自己年轻力壮,父母年老体衰、接触新生事物少,就觉得父母什么都不懂,属于劝勉奉孝的篇章。

    引申出来的,就是大明以农耕为本、以孝治国的国策。

    而易广远作答的,关于孝悌的一方面引用了《论语?孝》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说的是年轻人啊,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以圣人之言对周公的尊尊教诲,一唱一和,自然完美答对。

    可是他接下来引用的,确是唐代韩愈的一句劝勉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士子大夫的眼中,这样一句话应对勤勉自然不错,而且《尚书》中的很多论调在这个时候,都已经被引申用到了学业当中。

    但是对上方老头的题目:“以农耕为本、以孝治国”这个大方向上,就忽视了一些立场,显得有些词不达意。问题里指的勤勉,却并不是真正的勤劳好学要去学习农耕知识,而是要落在一个“仁”字上面,仁者爱人,要想做个好官,自然先要学会爱民。

    果然,方老头在夸奖易广远之后,又再度说道:“圣人之言,不外乎礼、义、仁、智、信耳,你的作答,应该取在经义中的仁之一字上,有了仁心,才能包容百姓,做一个股肱良臣。

    你且下去吧,好好思索一下,少年郎,眼光不要只局限于一处。”

    易广远的一张小白脸霎时间通红一片,赶紧躬身回道:“谢夫子教训。”就匆匆的走下了高台,觉得自己这张脸面都丢的差不多了。

    可是台下一众学子却安静极了,哪里有人敢嘲笑他,单就答对而言,他做的已经近乎完美,试问,一群十几岁的书生,有几个能把简单的一句话,和大明的国策,和日后的为官一任联系在一起?

    但是易广远却不这么想,他那深深低垂的一张脸,已经阴的快要扭出水来了,他觉得自己答对的很好,不可能有人比自己更好,这一切都是那个平时看着道貌岸然的糟老头子,在给他下绊子。

    易广远在落座的最后一瞬,用一道极其骇人的眼神撇了撇还在发傻的朱顶,任谁都知道,朱顶是方老头儿的孙子,他不能、至少现在不能把身为教谕的方老头如何如何,但不代表他对付不了同是生员,而且是最不起眼的那类生员的朱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